密切联系群众的内涵很丰富。从字面上看。《现代汉语大词典》就“密切”这个词的解释是,“十分密切、不可分割”、“多而连续”。这就明确了“密切”的程度是“十分”,而不是九分、八分;方法是“多而连续”,而不是断断续续或者一劳永逸;效果是“不可分割”。“联系”的意思是:彼此接上关系。这就明确了要和群众始终保持相互联系,不能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我军的“传家宝”,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元思想的冲击、错误观念的影响,有的同志对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良传统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得不那么深了,看得不那么重了,践行也不那么自觉了,与群众的关系渐行渐远,为群众办事,就要跟群众商量:做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为群众办事,一定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出发,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出发,办群众期盼的事,办群众叫好的事。因此,越是为民办事,越要尊重群众的意愿,注重群众的感受。坚持为群众办事和与群众商量办事相统一。如果不管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凭想当然,拍脑袋做决策,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招致不满。好事没办好,实事落了空,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作风不民主,决策不科学。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应当从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出发,让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哪些事情,该办?该如何办?效果怎么样?应当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所以对于那些人民群众反对办,没有能力办的事,不能一意孤行瞎忙活,好高骛远招实祸,对于那些人民群众希望办,具备条件办的事,应当毫不迟疑,尽心竭力去办,真正把为民之事办成惠民之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为群众办事,要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理念,为民的宗旨,切实做到民之所难,我之所急,民之所呼我之所应,群众急什么,缺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做什么。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举措,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党员干部好作风,好形象。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做起,切实解决好收入,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保等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解决好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的问题,解决好征地拆迁,医疗纠纷,环境保护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人民群众的收入更多一些,生活更好一些,满意度更高一些,以此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
为群众办实事,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神经末梢堵塞的问题。神经末梢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才能零距离。打通最后一公里,既要路通,更要心通,只有路通,身下基层,最后一公里才能打通;只有心通,心系基层,联系服务群众,才能零距离。党员干部应该积极争做问题的终点站,不做矛盾的中转站。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记录在案列出计划,逐步解决,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